> 国内综合> 正文
4

该如何为农民闯市场“护航”

  近日,华商报连续报道了大荔西瓜滞销一事,随后有多位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前往购买西瓜,华商报还携爱心小区开通大荔西瓜“直通车”,近两天连逢降雨,但物业、业主、爱心企业的关怀让在外卖瓜的瓜农们倍感温暖。截至7月6日,当地大部分西瓜已卖出。

  通过媒体架起的这座桥梁,原本躺在田间地头的西瓜终于找到了销路。据报道,因为南方持续大雨,西瓜需求量减少,导致西瓜大量滞销。表面上看,这是不可抗因素,但本质上,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掣肘。

  的确,哪个农民不盼望着一个好收成?但问题是,丰收的季节,随之而来的还有“丰收的烦恼”,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增产不增收的风险。纵观这些年媒体报道,苹果滞销、大葱滞销、芹菜滞销、杏子滞销……全国各地都出现过各种农产品滞销现象,媒体无数次出手帮助农民应付“滞销之急”。其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深度反思的声音,比如,曾有人指出,既然进入到市场,就需风险收益自担,只有残酷的市场才能倒逼农民跟得上这个时代。

  老实说,帮助滞销的农产品找到销路,这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但是,这仅仅只是一种救急之举。从长远看,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才能旱涝保收。毕竟,市场不是由爱心铸就的,如何找到破解“丰收的烦恼”的办法,还需要用市场的思维和手段。而这,对于只注重田间劳作、不懂销售的农民,绝对是一个考验。

  经验告诉我们,有些地方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市场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质量安全,品牌就是市场;比如,有些地方提前引导,走出去找市场、签订协议,而不是在出现了滞销之后,才紧急介入,帮农产品卖出去了事;再比如,有些地方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推出相关农业保险,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撑起了一把抵御风险的“保护伞”。

  曾有专家指出,农产品滞销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当前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容易造成农产品“滞销—买难”的怪循环。而发达国家农产品滞销现象发生频率之所以比较小,就是因为人家农业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当然,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变,媒体帮农民销售滞销的农产品,也仅仅是一种救急之举,所以,我们不但要积极追求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还需要找到贴合实际的办法。在这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陪伴着分散经营的农民一起闯市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3366)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余甘子(广东省河源市)
写的不错,用力顶顶··
07月09日 07:09
8+1
双鸭山(甘肃省定西市)
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自从积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积分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快乐能么么哒
07月09日 07:16
16+1
北海(卢森堡)
中国人要炒菜,所以食用油和盐的使用量与欧洲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欧洲人多三五倍正常。其他的,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07月09日 07:22
6+1
地骨皮(塔吉克斯坦)
今天看了复仇者联盟4,那么多特效,感觉现在的漫威电影已经黔驴技穷了,还是喜欢日本电影,也许受设备跟成本的限制,有的画面不清晰,甚至有马赛克,电影封面修的有点大...但是日本电影贴近我们的生活,故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室啊,地铁啊,病房啊...最主要一个理由,没有特效,逼真
07月09日 07:29
15+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