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3

黄山小竹笋“长成”大产业

  一亩竹林的收入能抵6亩水稻。这话谁信?黄启发信!

  黄启发是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董家湾村的村民,家里有15亩雷竹林,一年光竹笋就有几万元的收入,真正是“一亩竹林六亩田”。

  这在十多年前,黄启发连想都不敢想。

  新华乡南临太平湖,东接桃花潭,绿水青山,环境优美,但在过去,良好生态并未带来丰厚收益;而地理位置偏远,人口不到7000人,山多地少,农业结构单一等等因素,如一个个“拦路虎”挡在了新华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道路上。

  “我1998年在杭州做快餐生意,当时买两根雷笋要5块钱,那时一天的工钱也就30块钱,我就想,我能不能回家种雷笋呢?”说干就干,2000年,王富勤放弃了当时还不错的快餐生意,回到新华老家,种植了80亩雷竹。

  巧的是,新华乡在漫山遍野的竹林中得到启发,决定因地制宜推进“笋竹富民工程”,在退耕还林项目中推广雷笋栽植,走特色发展之路。

  为提高雷笋的品质,新华乡到浙江临安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优质雷笋品种,组建雷笋指导组对笋农进行技术指导,对雷竹林进行科学管护。同时,加大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在优良品种、笋竹高效基地建设、笋竹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笋竹质量与产量。

  “新华的土壤成分和浙江不同,从浙江引进的稻壳覆盖技术不能完全适用我们新华。”有了一定经验的王富勤经过五六年反复摸索改良,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华乡的稻壳覆盖笋竹技术。

  一般雷笋要到4月初才出,行情是每公斤4元左右,每亩竹林按出春笋500公斤计算,每亩才2000元收入。而采用稻壳覆盖的竹林,1月即可出笋,每亩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除去人工、抚育等费用,每亩可增收近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王富勤将培植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邻,引领广大笋农共同增收致富。

  蓬勃发展的竹笋产业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大保村地处新华乡北部,村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黄戌有也是其中的一员。2007年,他相中了家乡丰富的笋竹资源,回乡创办了三兄弟笋业有限公司,并成功注册“绿皖南”牌商标。公司生产的“黄山竹笋”分别在2015、2017年度入选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并与江浙沪等大中型城市超市对接。

  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乡村振兴,新华乡有7家笋业龙头化企业,合作社17家,覆盖2个乡4个行政村17个村民组,直接带动农民300户以上。2017年,新华乡年产雷笋320多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笋农人均收入约2500元;191户贫困户直接受益39.66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雷笋产品也由单一的笋干增加到脱水笋、水煮笋、清渍笋等多个笋产品和蔬菜、食用菌、肉制品等多种农特产品,笋竹产业逐步向着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的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竹笋产业逐渐壮大,新华乡又有了新的探索。2018年4月14日,新华乡第二届雷笋节在太平湖观光渔场开幕,吸引了数百名游客在新华参加拔笋体验。

  线下活动热热闹闹,线上活动同步推进。投资200多万元的新华笋竹产业O2O体验中心建设正在积极推进,预计7月底能完成。“O2O体验中心委托浙江农林大学木言设计团队进行专业设计,建成后集地方文化展示、农特产品销售、旅游服务接待、电子商务应用及培训、农产品集中配送等功能于一体。”新华乡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新华乡还成立了旅游公司,积极搭建农村电商平台,一方面展示农业产品,另一方面将雷笋、香菇、土鸡、散养山羊、有机大米等农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笋路”越走越宽。目前,新华乡正积极开发笋竹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围绕笋竹基地的乡村体验旅游,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开辟新道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5364)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鲢鱼(江苏省无锡市)
从专业角度来看,楼主的帖子立意肤浅,内容空洞,文笔晦涩,完全是水根本不值一顶;但既然已经上当进来,把帖子点开,不顶,则意味著少积1分,失去早日升级的机会。
05月31日 12:10
10+1
银杏(湖北省十堰市)
挤一挤,纹身好疼的。你们不是眼睛好么。
05月31日 12:17
5+1
雪松(云南省昭通市)
好久好久不见
05月31日 12:23
9+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