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3

四川高原建起先进蔬菜大棚 援藏“红娘”招来“金龟婿”

  近日,从318国道转入巴白路(巴塘—白玉),十多分钟后,一片蔬菜大棚闯入眼帘。同行的松多乡乡长扎西甲措有些激动地介绍:“这是我们县第一个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多亏了双流援藏干部。”

  两年来,双流援藏干部积极拓展援建思路,用一个个产业项目,助推巴塘产业发展重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

  走进其中一座大棚,之间一根根青翠的黄瓜正茁壮生长。

  “这里日照特别充足,长出的黄瓜也特别脆。”巴塘县高原鲜生态农业产业园总经理孟凡强扯下几根黄瓜递给记者,轻轻一掰,黄瓜就伴着脆响一分为二,咬下去有股青苹果的清香。

  和常见的蔬菜大棚不一样,这里的大棚有一面特别厚的“墙”,包括一层纱布、两层厚棉被、一层薄膜、一层保温板。孟凡强说,这是按照巴塘的土质和环境特别设计的,“在山东寿光,这道‘墙’是直接用土垒成。”

  今年3月,孟凡强带着10个技术工人从山东寿光来到巴塘,开始设计建设高原生态蔬菜大棚。虽然结构稍有变化,但建设技术仍与国内最先进水平接轨:整个大棚能自动放风,自动浇灌,自动水肥一体。正在安装的大棚信息系统,还能实现通过手机控制大棚的温度和湿度等。

  而孟凡强与巴塘的这段缘,源于巴塘县领导与双流援藏干部的一句话。

  原来,过去巴塘本地蔬菜出产少,90%以上由外地贩运进来,运输成本高,蔬菜价格贵。在一次会议间隙,巴塘县领导得知双流援藏干部韩国梁老家在山东,就半开玩笑地问他:“你有没有办法引进一家蔬菜大棚企业?”

  听者有意。韩国梁立刻发动老家亲友奔走联络,终于邀请到山东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前来实地考察。但考察结果一开始不太乐观:在高原上投资一个大棚,所需资金是其他地方的2-3倍,企业认为“风险太大”。

  既是县城居民的“菜篮子”,又是脱贫攻坚的“新抓手”,如何让项目放心扎根巴塘?巴塘县和双流援藏工作队绞尽脑汁。

  在梳理现有资源后,巴塘县决定,将全县35个贫困村、40个非贫困村的集体产业发展周转金1300余万元进行整合,再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专项资金500万元,省级集体经济示范点产业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和产业扶贫基金500万元,连同寿光高科温室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的700余万元,按照“农户+村+合作社+公司”的思路,共同建设蔬菜产业项目。其中,各村所占股份由国资公司代持,实现国资控股、村民分红。

  目前,首批23个标准化蔬菜大棚已经建成投产,每天要向巴塘输送1000多斤黄瓜、辣椒、西葫芦等蔬菜。“还有一批大棚要建。”孟凡强说,年底这个基地将全部投产,预计年产量达1200吨、年收入700余万元,“每年预计将有400余万元利润给群众分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3450)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绍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中国人要炒菜,所以食用油和盐的使用量与欧洲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欧洲人多三五倍正常。其他的,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09月14日 09:28
6+1
鲳鱼(安徽省铜陵市)
挤一挤,纹身好疼的。你们不是眼睛好么。
09月14日 09:35
5+1
河蚬(浙江省台州市)
好久好久不见
09月14日 09:42
9+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