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综合> 正文
2

福建三明市喜获丰收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福建三明市秋分前后,许多农作物成熟了,人们也开始了收获的忙碌。这是大自然给予的最无私的慷慨馈赠,所有的喜悦或是其他的情绪,都深藏在颔首弯腰的稻穗里、累累硕果的枝头上,更在收获者的欢声笑语间……

  开镰秋收 “反哺”成为最美姿态

  梯田最美的时候,当属金秋时节。福建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香浮村腹地的梯田,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秋风将漫山的稻田吹拂成一片金黄,螺旋状的梯田像无数金龙盘卧,被漫漫云海轻轻笼罩着,与山间的茂林修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精美油画。

  看着长长的稻穗上满是饱满的谷子,72岁的老农周京在脸上笑开了花。周京在是香浮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别看他年岁已高,身体仍然硬朗,依旧是种田能手,农忙时,老伴和儿子一起来帮忙,今年一共种了8亩田地。

  “古法种植,亩产量不高,差不多每亩320公斤,今年收获2500多公斤吧。”周京在介绍,所谓“古法”种植,就是不用化肥不打化学农药,全部回归自然农法种稻。

  45岁的周进乐是古法种植的“策划者”。2014年初,他通过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利用香浮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组织一批有传统耕作经验的留守老农,采用传统种植工艺来种植原生态富硒大米。

  “村子常住的只有500多人。青壮年都在外务工谋生,如今留在村中的几乎全是老人。”周进乐早年当过兵,后来在城里发展事业,可他心中的念乡情结有增无减,回村“反哺”的愿望一再萌生。

  最初,周进乐跟村里的7户村民达成协议,租借他们家的水田种稻,田间管理得按照传统方法做,只施农家肥,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这些稻谷收成后,周进乐以市场价3倍的价钱向农户们收购,像周京在这样的种植户可收入2万多元。

  古法种植“香浮米”,给偏远的小山村带来了生机,给村民带来了增收的希望。许多村民纷纷参与古法种植,今年的种植户增加到了83户,耕种面积400多亩,可收成10万公斤干谷。

  硒是有抗癌作用的微量元素。香浮村是富硒地,省级富硒水稻标准化示范核心区。“香浮米”每公斤含硒48微克,符合富硒大米的国家标准。周进乐将“香浮村”进行商标注册保护,除了传统销售渠道外,还在淘宝、微商城等电商平台设立销售窗口,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家乡的“香浮米”。

  对于83户香浮村民来说,这个秋天无疑是忙碌而充实的,更带来由内而外的满足感——还有什么比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让人喜悦呢?

  守望土地 “根子”深处难舍情缘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香浮村富硒稻田的另一片山头,满山苍翠,金黄的橘子压弯了枝头……

  42岁的周进会是周进乐的堂弟,这片橘子林的主人。“一共种了80多亩橘子,还有10多亩黄桃。”周进会为人热情,一脸憨笑,他随手剪了几个橘子给大家品尝:这种叫“内爆果”,果肉的成长速度快于果皮的速度,特别甜。

  果然,这“内爆果”糖分真高。

  周进会介绍,种橘子,管理是第一要务,种植地要选择山地,水分少。香浮村海拔高,早晚温差大,这样长成的果肉才会上糖。

  周进会16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种橘子。早年跟着父兄一起干,后来成家了,妻子成了他最好的助手。为了使橘子口感好,他家的橘子不施化肥,用的是农家肥和菜籽粕,秋冬还要下“月子肥”。 橘子林也不用“草甘膦”除草,而是采用人工除草的笨办法。

  农历八月,进入了最繁忙的橘子采收期,周进会家今年产量约8万公斤,早早地就被江西南丰的水果批发商订购一空,订购价平均每公斤4.4元。橘子的行情越来越好,最近几年,周进会每年收入十几万元。

  “人家问我挣了钱,一不买房子二不买车子,到底干什么了?”周进会指着脚下的土地说,他把钱都投到了地里,不断地引进新品种,这几年培育了“金秋”沙糖橘1000多株。“我要看看,把钱种在地里,到底能不能再长出钱来!”

  香浮村是周进会的“根”,不论他走多远,回到故乡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先到家,而是去果园走走看看。这成为他多年来的生活习惯。但他也不得已一次又一次离开故乡。“村里没有学校,两个孩子得上学,放在镇上上学也得租房陪读。我干脆把孩子送到三明市区上学,平常由妻子陪读。”谈到孩子上学的事,周进会颇为无奈。

  “再过5年,我的果园发展到7000多株果树,年产可以达到50多万公斤。到那时,我就重点做好果园管理。”周进会说,“我这辈子是不愿意离开这片土地了。”

  回报故里 “坚持”实现责任担当

  秋天,简直就是一个魔术师。在屏山乡内洋村山瓜瓜农业发展公司的果园里,各类奇珍异果丰收在望,有掌叶覆盆子、八月瓜、黑老虎、姑娘果、非洲火参果等,其中非洲火参果最为抢眼。

  “今年,我们一共可以收成500万个火参果。”山瓜瓜农业发展公司掌门人陈吉行介绍,火参果原产于南部非洲高原沙漠,公司与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合作,进行改良、驯化,成功培植,使之适合当地生长。

  33岁的陈吉行是内洋村坑里自然村人,前几年在沿海城市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和稳定的生活。可他是不安分的人,看到许多地方都发展起来了,就思考:为什么不能借势助力,让自己的村子也有发展路子,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4年,几位怀有田园梦、创业梦的80后青年人,跟陈吉行走到了一起,回乡再创业,当起了“新农人”。他们有的是自动化公司的CEO,有的是酒店总厨、西餐厅经理、退伍军人、电商培训讲师,还有大学老师。

  不怕失败吗?“怕!刚引进项目时遭到家人强烈反对。但既然选择了,就没有退路。”陈吉行说,他们将打造集世界奇异水果种植、旅游观光、科普传播为一体的多功能、立体式现代农业休闲公司。

  今年,陈吉行扩大了种植面积,除了大田外,还在霞浦、永安以及湖南、江西等地建立了奇特水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公司推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贫困户以资金或土地出让入股合作社,公司与有劳动能力的60多位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也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创业及就业机会。

  在销售方面,主要依托淘宝、阿里巴巴等开设电商平台,并自主研发微信商城,扩大农特产品与互联网的融合,同时入驻大型商超,共销售出100多万公斤的奇特水果,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

  陈吉行说:“回想创业时的艰难,现在才特别珍惜,感恩父母和乡亲给予的无私帮助与支持。”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如果当时没有坚持,或者中途放弃了,结果又如何?陈吉行说,是这股“儿行千里,思故乡”的情愫给予他信心与力量,让他战胜了在创业过程中所有的困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7041)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紫竹(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
人口寿命最长的是香港和日本
10月18日 15:37
6+1
喂饲设备(广东省江门市)
飘过,烧纸,点蜡,上香,没动静;倒酒,进贡,放炮,砸碑,没反应;挖坟,掘墓,开棺,鞭尸,没脾气;放火,焚尸,锉骨,扬灰,再试试;摆案,画符,运功,雷轰,没乍尸;法铃,木剑,小人,念咒,再招魂;流泪,痛哭,哀嚎,捶地;此人已死,有事烧纸!后面的保持队形!!!!!!!!!!!
10月18日 15:44
3+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