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1

当规模化遇上个性化

  适应肉类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变,不能重回散户散养的老路,而是要继续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现代养殖方式。

  又到年报集中发布时节。近日某公司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56.57亿元,同比下跌6.23%,净利润67.51亿元,同比下跌42.74%。该公司表示,虽然去年商品肉猪销量同比增长11.18%,但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8.59%,因此,业绩同比大幅收窄。还不只是该公司,其他生猪养殖企业2017年的业绩都不甚理想。

  事实上,猪价的低迷已自去年延续至今年。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月中旬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价格出现较快下跌。截至3月底,平均猪粮比价约为5.45∶1,已进入国家相关调控预案设定的蓝色预警区域,显示生猪生产出现过剩苗头。4月初,国家发改委提示养殖场(户)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合理安排生产,优化养殖结构,避免发生大的亏损。

  猪价波动已非新鲜事。自2003年以来,从价格涨跌来看,生猪生产经历了四个明显的周期。与此前三个猪周期相比,本轮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过去,由于产业进入门槛低,生猪养殖的供给主体多为抗风险能力低下的散户,但随着对规模养殖的鼓励、环保政策的倒逼、食品安全的约束等,这部分产能加速出清,取而代之的是有较大资本实力的规模化养殖企业。有机构进行了摸底估算,认为目前生猪养殖市场上的散户比例下降至约20%,规模养猪场占比40%,其中集团化企业比例上升比较快,已达到20%左右。

  规模化养殖的好处毋庸多言。于企业,可以通过理性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更好地控制成本,抵御风险,带动品牌化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于行业,有助于实现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供给增加。但大规模养殖的一个明显弊端是难以对接个性化的需求,这恰恰是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从猪肉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未来的市场需求会更加注重质,而不再仅仅是量。质优,一方面要绿色安全,另一方面要体现特色。如今,常常听到消费者或是餐饮企业抱怨,买不到适合做红烧肉、腊肉的猪肉,买不到适合涮火锅的排骨,过去的老品种老口味吃不到了……这些个性化的需求,正是肉类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需要供给端加快调整作出回应。

  应当说,个性化的需求更适合通过小规模的养殖来满足,但适应肉类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变,不能重回散户散养的老路,而是要继续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现代养殖方式。在此前提下,一方面可以细分主体规模,适度扶持家庭农场规模的专业养殖户,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养殖技术等,对接新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密切大规模养殖企业和散户的利益联结,大企业负责保证市场供给及特色产品保护研发和技术保障,小散户按照规程进行专业养殖,有助于跟上消费市场的变化节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8180)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绍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我再顶顶~~~
04月22日 09:24
12+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