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4

金线鲃几近灭绝到餐桌“复活”

  在乌蒙山腹地的云南会泽县村乡,李建友负责整个滇泽水产养殖公司的技术工作。在他每天巡视的池塘下、稻田里,近几年多了一种“宝贝”——“鲃优1号”滇池金线鲃。这是不久前正式获得中国农业农村部官方认定水产新品种,也是农业部审定的云南省第一个水产新品种。

  “今年我们可以产出20吨商品鱼。随着技术成熟和养殖规模扩大,这种肉质鲜美的鱼种,将重新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6月26日,李建友告诉我们,但就在几年前,这种珍稀土著鱼种面临着几近灭绝的命运。

  突破屏障 国家级保护鱼实现人工繁殖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仅分布于滇池流域,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此前,由于水质污染等诸多原因,滇池金线鲃已在滇池湖体消失。

  杨君兴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学科组领头人。近20年来,他所率领的课题组致力于滇池金线鲃的保育、种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为这种名鱼重新回到高原明珠滇池努力。

  2000年起,杨君兴团队基于云南省“滇中高原主要湖泊土著特有鱼类迁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殖”项目,及全球环境基金及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云南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开始对流域内滇池金线鲃的数量、分布、栖息地、摄食生态及繁殖生态等展开研究,并从野外引种200尾亲鱼,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进行保护、种群恢复、繁殖和可持续利用等研究工作。

  那些年里,杨君兴团队基本澄清了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与胚胎发育、仔稚鱼的食性转化与生长、繁殖力以及卵径大小与胚胎存活的关系,建立了滇池金线鲃卵和仔稚鱼质量评价体系,并完成了其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组织培养等工作。

  扎实的研究终于有了回报。2007年,他们首次突破人工繁殖的屏障,让滇池金线鲃成为继中华鲟、胭脂鱼之后,我国人工繁殖成功的第三种国家级保护鱼类。

  10年攻坚 扎实科研为产业化筑牢根基

  经过10余年刻苦攻关,杨君兴团队从根本上解决了滇池金线鲃的苗种来源,并繁殖出滇池金线鲃二代,池塘规模化养殖成活率达80%以上。

  科研有了成果,让这一成果走进日常生活,让滇池金线鲃重回百姓餐桌,成了科研人员的又一目标。

  2009年起,杨君兴团队开始实施滇池金线鲃人工增殖放流,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先后30余次在滇池流域放流滇池金线鲃鱼苗800余万尾。通过对滇池金线鲃耳石的茜素红及茜素红络合物标志放流种群监测发现,放流个体可以在滇池劣IV类水质中生存且性腺发育良好。

  同时,进一步改进高危害疾病如小瓜虫等的防治技术体系,他们将繁殖亲鱼群体扩大到2万尾左右。通过技术体系优化和繁殖亲鱼群体扩大,项目年产鱼苗能力也从20万尾提升到目前的1000万尾以上,为大规模放流恢复野生种群和产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熟悉市场的企业也“瞄上”了滇池金线鲃,滇泽水产养殖公司等企业以及10余个农户,尝试参与了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珍稀名贵鱼类的拯救保护、野生种群的恢复和特色水产产业的持续利用示范工作。

  加速转化 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姻”

  在云南这个西部高原省份,有记录的淡水鱼类共有629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的39.9%,其中土著种594种,云南特有种多达255种,均居全国首位。然而,2016年以前的10年间,农业部审定了182个水产新品种,其中鱼类99个,竟然没有一个水产新品种属于云南,这个省份丰富的鱼类资源优势一直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产学研用一体化综合性发展的科技型企业,也是华大基因集团重要的产业板块。他们主要从事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产生物的分子标记育种、生态养殖和工业化养殖、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等工作。5年前,他们把眼光投向了滇池金线鲃的保护和成果转化上,并投入近百万元资金。

  “我非常看好金线鲃的科研价值和市场前景。在鱼种选育上,杨君兴老师的团队具有雄厚的实力,而我们在种质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以及经济鱼类、濒危鱼类等的基因测序上有优势,可通过生物技术进行精准化、精细化育种,因此合作成为最佳途径。”云南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程乐告诉我们。

  5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深圳华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发培育的新品种——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正式获得农业农村部的官方认定,在水产种业发展论坛上获得了水产新品种证书,实现了云南省水产新品种的“零突破”。

  扩大养殖 亿元产业正在形成

  “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的审定通过,标志着滇池金线鲃从保护到可持续利用这一探索的成功,同时,证明了发展以滇池金线鲃为代表的云南高原特色渔业产业的可行性。”杨君兴研究员说。

  他介绍,“鲃优1号”以2004年采自滇池入湖河流盘龙江上游牧羊河的野生滇池金线鲃为基础群体,以生长快速和肌间刺弱化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历时13年,经连续4代,选育出的生长性状优良、肌间刺弱化、抗病力强的滇池金线鲃优良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滇池金线鲃相比,24月龄“鲃优1号”体长平均提高20.5%,体重平均提高37%。

  “我们以滇池金线鲃人工繁育成功为契机,提出了‘海菜花—滇池金线鲃—背角无齿蚌’立体湿地恢复模式,强调湿地恢复土著物种的重要性,已在国际上得到较好反响。”研究团队成员潘晓赋博士说,这也是一个能唤起“乡愁”的工程,通过滇池金线鲃旗舰种成功转化的案例,唤起滇池沿岸居民保护滇池水生生态意识,对促进云南渔业发展,打“绿色食品牌”,发展地方经济等都具重大的现实意义。

  几年间,会泽、澄江、西畴等地“鲃优1号”规模化养殖能力也正逐步形成。

  在会泽县,滇泽水产养殖公司在杨君兴团队指导下,解决了生产这种云南土著鱼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鲃优1号”性状、产量稳定。通过强化产业带动发展,这家企业加快了“鲃优1号”保育基地建设,他们还模拟滇池金线鲃的生境,实施流水池塘集约化养殖和稻田养殖结合,2018年养殖面积近50亩,今后将逐渐扩大。

  “‘鲃优1号’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土著鱼品种,目前,每公斤市场价高达500至600元左右。我预计,未来几年,全省金线鲃商品鱼年养殖规模有望达到200至300吨,一个亿元产业正在形成。”李建友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2493)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肉骨粉加工设备(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学习了,偏方害人不浅
06月28日 09:20
12+1
过磷酸钙(波多黎各)
从专业角度来看,楼主的帖子立意肤浅,内容空洞,文笔晦涩,完全是水根本不值一顶;但既然已经上当进来,把帖子点开,不顶,则意味著少积1分,失去早日升级的机会。
06月28日 09:27
10+1
诱杀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我就是来看看,说的很好~~
06月28日 09:34
3+1
黄鱼(安徽省淮南市)
在车里睡觉的话,开空调,窗户开小缝行不行?有时候会在车里睡一觉
06月28日 09:40
5+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