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4

陕西渭南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初秋时节,一片片田野铺展大地,一个个养殖场青翠碧绿,一只只牛羊悠闲自乐……东秦大地,处处生机勃勃,活力彰显,好一派产业兴旺、和谐繁荣、物丰民康的喜人景象。而这仅仅是陕西省渭南市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一个缩影。

  立足“绿字号”

  科学规划 构建生态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走进位于澄城县王庄镇水洼村的养殖场,只见一排排猪舍干净整齐,周围林木郁郁葱葱,不见了以往粪便满地、污水横流的景象。今昔对比,水洼村的“重生”,正是渭南市畜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事例。

  如何破解畜牧业污染治理难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渭南市把推广“种养结合、粪污利用、生态循环”模式作为突破口,在发展目标上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安全、生态并重转变。渭南市制定《渭南市畜牧业振兴发展追赶超越规划(2017-2021年)》,调整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重点实施标准化健康养殖、种养循环发展等十大工程,全力打造健康型、生态型、品牌型、创新型、安全型畜牧业,为推进生态绿色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与此同时,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渭南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渭南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建立各县(市、区)政府总负责,相关部门配合联动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机制。

  瞄准“老字号”

  改造升级 打造现代绿色养殖场

  一边是农民养殖增收,一边是生态环境保护,看似两难的选择,市畜牧兽医局局长陈经武一语定调:“养猪、养牛、养鸡,怎么养都可以,但是都不能污染环境。”他提出,把“绿色生态”作为衡量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渭南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为重点,“建”“引”“创”三管齐下,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在“建”上提标准,引进建设牧原6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石羊“云养殖”等重点项目,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建设标准高、配套设施全的养殖场建成投产。

  在“引”上做文章,实施绿色示范县、转型升级示范县、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澄城县成功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华山牧场、上元生态养殖公司等兼具生态观光的“美丽牧场”成为渭南市生态畜牧业的靓丽名片。在“创”上下工夫,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每年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1家,省级49家,市级200家。

  据了解,全市畜牧业重点项目截至今年8月底,建设已完成投资12.5亿元,新扩建规模养殖场145个,新扩建实现了粪污处理设施全配套。

  开发“原字号”

  疏堵结合 破解生态畜牧业发展难题

  在澄城县田园现代养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厂房,污水池、消毒池等专业化设施一应俱全,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猪正在悠闲觅食。大力实施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及整治之后,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惊叹。

  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远景,渭南市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配合、乡镇办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及整治。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市共划定禁养区247个,面积2291.95平方公里;禁养区内222个规模养殖场全部关闭或搬迁。2018年继续开展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及整治工作“回头望”,严格禁养、复养。以农业污染源普查和农业部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为契机,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源普查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查,摸清了全市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积累了基础数据。

  今年以来,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现场会、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中国行活动(西北地区)暨2018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先后在渭南市召开,学习推广渭南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培育“新字号”

  示范引导 推广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渭南市依托省畜牧业协会专家团队,在白水县、蒲城县开展“果畜(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试点县建设,总结推广适合全市不同畜禽种类、养殖规模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养殖模式,按照“一场一策”原则,建设各类生态养殖示范点28个。

  在白水县西固镇雷村苹果标准园,记者看到这个占地数百亩的果园中间,有一个标准化猪舍,每排猪舍内各有4个20立方米的铺满麦糠、麸皮等物质的发酵床。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不仅是国家苹果标准化产业示范园,也是县生态养殖示范场和省发酵床法养猪示范点。发酵床中的微生物把猪的排泄物分解,最后再以有机肥的形式深施到果园中。

  目前,像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渭南市大力推广的有三种:

  “就近利用,生态消纳模式。”通过无害化处理设施储存发酵,实现粪污无害化,使用输送管道或中小型运输工具,就近施用于农田,实现就地利用生态消纳。

  “种养一体,复合循环模式。”通过沼气池处理,产生的沼气供生产使用或发电,沼渣沼液实行固液分离,沼渣作为农作物基肥施用,沼液通过灌溉渠道水肥一体化施用,形成立体复合式循环利用。

  “集中处理,异地使用模式。”养殖场废弃物通过第三方统一收集,进行集中处理,生产有机肥。澄城县水洼村采用种养一体、复合循环模式,全村2700亩果园全部施用有机肥,不仅改良了果园土壤结构,提高了有机质含量,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果品质量,每亩节约化肥农药约500元。

  覆盖“管字号”

  智慧监管 健全生态畜牧业保障机制

  渭南市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建立从养殖、运输、加工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全覆盖监管机制。加大“智慧畜牧”项目建设力度,搭建了我省第一家正式上线、功能齐全的“互联网+畜牧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畜禽屠宰场、生鲜乳收购站、重点养殖场接入视频监控、GPS定位等设备,应用推广奶业监管、投入品监管、疫病监测及应急预防指挥等数字化软件,实现远程监管、质量追溯等智能化管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保险联动”的原则,建成全省首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引进国内先进处理设施和工艺,采用机械破碎、高温高压化制法集中处置病死猪,产生的生物油工业利用,肉骨渣作为有机肥辅料,真正实现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与此同时,渭南市以投入品信息化监管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为重点,加大畜产品安全抽检力度,强化饲料、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源头治理,有效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如今,放眼东秦大地,一个个承载着希望与幸福的“绿色梦想”在牧野延伸,一个个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项目落地生根,一幅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正在渭南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2892)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棉粕(葡萄牙)
扯淡,这都是所谓的专家在忽悠!
09月21日 10:16
5+1
北海(卢森堡)
在车里睡觉的话,开空调,窗户开小缝行不行?有时候会在车里睡一觉
09月21日 10:22
5+1
烟台(东帝汶)
营养学的精髓在于:食物种类多元化。中国人不要照搬地中海饮食。 决定生命质量和寿命的因素:良好的心态(情绪)占60%,第二是规律的作息占20%(包括良好的睡眠),第三是适当的饮食与运动(10%),第四是良好的医疗与保健(10%)。
09月21日 10:29
3+1
野鸡(安徽省铜陵市)
有种病叫做地中海贫血
09月21日 10:36
9+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