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4

河北薯地小麦歉收罗生门:是否使用禁用农药各执一词

  河北薯地小麦歉收罗生门:是否使用禁用农药各执一词,土壤采样尚在检测

  网上流传多日的“薯地小麦绝收”真相如何?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走访了涉事的河北高邑、藁城等地农田,并采访了慧谷公司。

  芒种三日见麦茬。端午一过,整个华北平原只剩下脚脖深的麦茬。

  东南岩村所在的河北省高邑县17.1万亩小麦早已开镰收割,然而和往年不同,该村仍有数百亩小麦立在田间无人问津。这片小麦远看黄绿相间,参差不齐,长势低矮,只有正常小麦的一半高,近瞧穗小粒瘪,与相邻麦地相比缺少了金黄的颜色和麦穗的沉实。

  这正是网上流传多日的“薯地小麦绝收”事件的主角。流传视频中的小麦歉收情况更为严重,大量小麦倒伏,有的甚至还挂着绿穗。村民随手拔下几棵麦穗,剥去枯黄的麦壳,一把麦穗只剩下几颗干瘪的秕粒。

  农户石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田地曾于去年由石家庄慧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慧谷公司”)种植高端红薯“薯匠”,但由于该公司在种植期间过量使用农药影响土地,下茬续种的小麦出现大量低矮、晚熟的情况,部分麦田甚至直接绝收。

  慧谷公司则发布声明称爆料视频严重不实,红薯种植用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委托高邑农业农村局进行鉴定。

  随后,高邑县有关部门也对此展开调查,并于6月3日发出《高邑县关于网传“一公司在高邑种植红薯造成小麦绝收”的情况通报》(下称“《通报》”):经实地查勘,1500亩小麦中,1240亩长势正常,260亩长势较差,其中植株矮化、点片状无成穗的100亩。而低产原因则是土地漏水漏肥,田间管理粗放,水肥供应不足。

  通报未能消除石女士等相关村民的疑问,“260亩还不够我一家的受损面积,还有其他人呢。”“村里人祖祖辈辈都在这种小麦,怎么到了今年就成了坏地?”“土壤检测还没结果,怎么这么早就发了通报?”村民议论纷纷。

  由于缺少最终检测结果以及实际的证据,慧谷公司与涉事农户各执一词,薯地小麦歉收事件正在陷入一场“罗生门”。

  这些麦地究竟发生过什么?歉收的原因是什么?农作物的安全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走访了涉事的河北高邑、藁城等地农田,并采访了慧谷公司。

 

高邑歉收小麦田。缴翼飞 摄

  歉收已成事实,涉及范围说法不一

  端午节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高邑县东南岩村看到了这片涉事麦田,田中麦子普遍低矮、稀疏,麦田整体起伏较大。而彼时小路对面尚未收割的麦地则是一片金黄,丰收在即。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附近麦地种的都是同一批种子,而且播种时间仅相隔一两天,但歉收小麦高度只有正常小麦的一半,往年种植的麦子,每亩产量至少能有八九百斤,今年已经收割的麦子也都在千斤左右。“现在这片地能收上一半来就算不错。”

  石女士表示,她所种植的约280亩冬小麦麦穗大多是秕粒或空壳。现在她已经放弃收割,留作将来打官司的证据。

  距此六十多公里外,石家庄市藁城区故献村也有一片种植过慧谷红薯的麦地,这里的小麦长势差异更为明显。农户董先生称,自己有217亩小麦长势不好,别人家已经开始收麦,可自己的麦地还是半黄半绿,不知道是该割还是该留。

  与董先生合伙种植的农户周先生表示,全村只有这一户遭遇了歉收情况,这次最差的小麦地可能只有正常收成的两成。“矮小、穗少、空包、晚熟,这么矮的麦子都不容易找到收割机收。面粉厂也不要,全部麦子的收成都不一定抵得上人工收麦的工钱。”

  放眼望去,故献村的这块麦田呈现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起伏长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用卷尺随机测量发现,中心地带的麦株仅为30厘米左右,而外围较高麦株则达到70厘米。当地村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正是因为种植红薯所致,由于外围属于两家农田的交界,此前种植红薯时在外围空出了一圈小道用来通行和摆放农具,如今的情况是只有外围未种植红薯的这片小麦长势才正常。

  周先生回忆,起初以为是自己选种出了问题,还跑到种子站去讨说法。结果当时卖种的商户反问是否种植过慧谷红薯,并表示也有其他地方出现了类似情况。

  该商户指出,发现问题后,大多土地都及时喷了“解药”,因而歉收并不太严重,很多恢复了正常长势。“像故献这边发现晚的,就没长起来。”

  专家介绍,所谓“解药“是指赤霉酸,它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使之提早成熟、提高产量、改进品质。

  高邑县的石女士曾在今年4月份多次拨打市长热线,县农业局与她沟通后,于4月18日对相关农田进行了一次赤霉酸的喷洒。“但喷药的时间有些晚,可能已经过了分蘖期了。”她说。

  高邑县农业农村局6月3日发布的《高邑县关于网传“一公司在高邑种植红薯造成小麦绝收”的情况通报》中显示,1500亩小麦中,1240亩长势正常,260亩长势较差,其中植株矮化、点片状无成穗的100亩。

  这与高邑县涉事农户自报的受损面积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高邑至少有两家农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声称,其土地在种植红薯后出现了歉收问题,由于这两家均为承包经营,麦田面积相对较大且集中,歉收面积分别为280亩与142亩。

  而石家庄藁城区的一位农户则表示,自己也有约217亩的麦田受到了影响。据当地种子站的商户反映,在藁城一带种植红薯之后出现小麦歉收的情况除了故献村,还有宜安村、南营镇等临近村镇。

  上述《通报》指出,涉事麦田低产原因为部分区域的1125px以下为通体沙土层,漏水漏肥,保水保肥能力较差;田间管理粗放,水肥供应不足。

  “村里人祖祖辈辈都在这块地上种小麦,怎么到了今年就成了坏地?”多位村民对此表示不解。

  一位合作社农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地农田常年种麦,并未出现如此情况。而且,今年合作社还曾集中购买肥料对小麦地进行过补肥,在水肥管理上,并不比往年差,和往年唯一的区别就是曾种过红薯。

 

仅有30厘米的非正常小麦。缴翼飞 摄

  谁在要求“半年合同”?

  在最初的爆料视频中,石女士称慧谷公司总是“走到哪都只租半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石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慧谷公司此前是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签订的租地协议,租期只签半年,半年之后,合作社又以800元/亩的价格将部分土地转租给石女士和其他两位农户。

  慧谷公司一位部门负责人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是有长期租地意向的,但当时合作社只租给公司半年,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该公司表示,在正定等地均签有二年及以上租期的土地租赁合同,第二年、第三年均可正常种植,并不是每年都转换土地租赁。

  到底是谁要求的“半年合同”?截至发稿,高邑当地签署土地流转的合作社负责人尚未回应记者的采访。

  慧谷公司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种完红薯种小麦的“倒茬模式”,是北方地区的常见模式。2020年6月,慧谷公司与高邑县高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租地面积1496亩,用于种植夏种薯,10月24日收获结束后,慧谷农业便把土地返还给了合作社。

  启信宝数据显示,成立于2017年的石家庄慧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甘薯(种用甘薯、鲜食甘薯、甘薯干)、马铃薯的种植及销售等业务。

  该负责人再三强调,公司有多片长期租用的土地和育苗基地,并非网上流传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他指出,慧谷公司在高邑当地农田生产的是用于育苗的种薯,品种是公司新研发的“慧谷二号”,并非用于销售和食用的商品薯。不过在慧谷官方公众号今年3月公布的16个育苗基地中,并不存在“慧谷二号”的种苗类型。

  与高邑情况不同,藁城故献村的董先生则是将自己的土地直接租给了慧谷公司。

  “他们一来就说只租这一季,从来没说过想长期租地的事。”董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常情况下当地都是玉米和小麦轮作。但是去年由于误了玉米播种的时间,部分田地暂时空置。此时慧谷公司联系到他,以每亩400元的价格,从去年6月到10月在他的田里种植红薯。

  发现小麦异常后,董先生从5月初便多次联系慧谷公司,但并未得到正面回复。“当时并不是让他赔偿,只是想早点了解情况,咱这小麦为什么长这么低,这样也好补救。”

  “慧谷公司当时只是让自己去找之前种植红薯的人去追责。人是他们雇的,我怎么知道上哪儿去找?”董先生说。

  石女士也表示,自己从始至终没有见到慧谷公司的人。不过据央视网的报道,此前农业局对石女士麦地的抢救是由慧谷公司出钱购药,并委托飞防组织进行了喷洒。

  此后高邑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也与涉事农户们协商,1500亩地赔5万元,但被农户们拒绝。“一亩地才赔33块钱,差得太离谱了。而且也不知道是谁要出这个钱,我就拒绝了。”石女士说。

  6月11日,石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慧谷公司托中间人与自己进行协商,答应赔偿石女士的麦地损失,但要求她进行公开道歉。“这多矛盾,我没答应。”

  红薯种植方坚称农药均符合规定

  石女士声称在田间发现“四十多种剧毒农药”,之后又称估计有误,“大约是二十多种农药”。

  慧谷公司在5月30日的声明中称,在高邑县东良庄村所租赁的1500亩土地全部用于种薯的生产,并且做了产地植物检疫。其次,种植用药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在红薯种植过程中,该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田间用药操作。

  石女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发布视频中出现的农药瓶已在调查组到来时上交当地农业局,自己已记不清具体的农药名称,只知道部分标签上标有“仅适用于棉花、杨树等作物“的字样。

  藁城农户董先生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自己在农田收集到大量被撕掉标签的红瓶农药,6月5日前后被藁城农业局派人陆续收走处理,家中仅留下一两个空瓶。

  慧谷公司在被问及所用农药时,其负责人坚称其使用的农药均符合国家规定许可,用药目录及田间作业记录已上报高邑县农业农村局执法队,并得到执法队的确认,除此之外并未给出其他详细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联系当地农业局,询问农药瓶去向以及慧谷公司所登记的农药使用情况,但值班人员表示相关领导正在开会,截至发稿前并未回复。

  在董先生提供的农药照片中,部分药瓶还有未撕掉的“源天农、保农捷”的标签,农药登记证号为PD85109-8,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可知该农药为甲拌磷。

  据了解,甲拌磷属禁用药,且适用范围有明确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明确规定,甲拌磷属于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药材等作物上。中国农业农村部已于2018年8月23日发布对甲拌磷等4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采取禁用措施意见函,自2020年10月1日起,禁止含甲拌磷、涕灭威、水胺硫磷的产品在境内的销售和使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农科院及农业大学的多位专家了解到,甲拌磷为有机磷类杀土壤害虫药剂,禁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环境不友好,可能会毒害土壤中的蚯蚓等有益生物,而且降解速率较慢。专家表示,甲拌磷的杀虫效果******,很多农民并不了解其危害和禁用情况,所以仍有少量在市面流通,但目前已有很多低毒高效的可替代药剂。

  在高邑、藁城两地的采访中,有村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红薯地曾使用过多效唑作为生长抑制剂。“不长叶子,只长根,把营养都留在红薯里。”

  在公开售卖多效唑的网页上显示,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

  但该药同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由于多效唑药效时间较长,对下茬作物也可能会产生药害,导致不出苗、晚出苗、出苗率低、幼苗畸形等药害症状。

  而在此前石女士爆料视频中出现的“烯效唑”,与多效唑功能相似。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世纪农药网上找到相同包装的“烯效唑”,其产品说明中标注,“每季最多使用1次。生长季节不能再使用同类型药剂。”

  对此,有关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多效唑和烯效唑为三唑类杀菌剂,在马铃薯、红薯、花生等作物生产中应用广泛,并非所谓的“禁用药”。

  “对于地下块茎的作物来说,控旺是必须的,可以提高营养物质从地上部位向地下部位输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一位多年从事农药研究的专家说,“三唑类杀菌剂不是禁忌,但如果使用过量,会有延缓下茬作物生长的可能,具体影响还是要根据使用量而定。”

  该专家强调,小麦生长情况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因于农药的使用。施药的时间、天气、水肥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小麦病毒病,都有可能导致小麦减产。由于不知道上茬种植红薯时施药量和施药时间,因此不能断定该类药物在歉收事件中是否有直接影响。

  在高邑县农业农村局委托检验的农残检测报告中,送检的红薯干和小麦均未检出过量的甲拌磷或三唑类成分。

  另一位专家表示,即使农残检测报告合格,也不能完全证明涉事土地没有问题,因为农作物本身便可以进行农药降解。正常情况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剂量都很小,降解快,有效期只有2-3个月。如果存在过量使用的情况,更多的农药会残留在土壤中,而非农作物里,最终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土样检测报告来进行判断。

  6月3日的《通报》显示,对植株明显矮化、有生长被抑制现象地块的土壤农药残留已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采样,正在检测当中,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红薯干农残检测合格,销售受冲击

  “红薯是否有毒?”是网络上普遍关心的问题。此前石女士在爆料视频中称“有隔壁家的羊吃了红薯叶子被毒死”,引起热议。目前在百度搜索“毒红薯”,首页基本均显示为高邑红薯的相关信息。

  6月3日的官方《通报》强调,“未发现羊吃了红薯叶后死亡或有不良反应的情况”。

  石女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毒死羊”是听说的,并没有实际见到。不过,当地还有传“毒死的是羊胎”“是兔子”,凡此种种,版本不一。

  《通报》指出,已对该地块长势较差小麦和农户家中存放的此地块红薯干进行取样,委托河北泰斯汀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样品均符合GB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

  有关专家指出,农药残留本身就存在一个自然降解的过程,如果归结到人身上,毒性可能很小。中国的农残检测标准足够严格,远低于威胁人体健康的剂量。农残报告合格可以说明送检作物对身体无害。

  但这并未消除居民对红薯食品安全的担忧和质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石家庄及周边乡镇采访居民时了解到,不少当地人近两年都买过类似的“高价蜜薯”,六七元一斤,但不知具体的品种是什么。近期听说相关事件后,不购买此类红薯甚至“一刀切”地拒绝所有红薯的人多了起来。

  “即使是真的,也不可能是普遍现象。”一位红薯批发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视频中提及的“四十多种农药”成本过高,均价在2元左右的普通红薯基本上无法承受。但他即使每天都这样向顾客解释,依然挡不住价格和销量的下滑。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我国甘薯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甘薯年产量呈稳步增长态势,鲜食和加工甘薯占比持续增加。甘薯每亩成本约1500元,其中农药约60元,平均每亩净利润约1900元。

  据当地农贸市场的红薯批发商反映,国内甘薯价格每年春节期间最高,6月份开始下跌。自上月末事件发酵后,当地红薯均价一度从每公斤3.6元下降至2.9元,给本已在销售淡季的红薯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即使是来自河南、湖北的外地红薯,销量也在下降。

  此前石女士声称“药剂催生的红薯不达标,无法通过市场检测,所以只能团购,不能进入超市等正轨渠道”。

  不过,慧谷公司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公司的主要销售渠道是B端,会批发给当地的农贸市场和商超集中售卖。比如在永辉、北国、信誉楼等大型商超都有销售,并且超市方都会自行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每次都符合标准,不存在“无法上架”的情况。

  该负责人表示,视频的传播给慧谷公司和当地红薯产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他担心,目前已经夏收,如果事情迟迟没有定论,会对下一季红薯种植和销售造成较大影响。“现在农户都不敢种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7949)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牛皮(四川省泸州市)
我再顶顶~~~
06月17日 12:07
12+1
(江西省九江市)
中国人要炒菜,所以食用油和盐的使用量与欧洲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欧洲人多三五倍正常。其他的,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06月17日 12:14
6+1
巴彦淖尔(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好久好久不见
06月17日 12:21
9+1
湖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扯淡,这都是所谓的专家在忽悠!
06月17日 12:27
5+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