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4

蛰伏的意思是什么?和惊蛰有什么关系?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雷声乍动,震醒了蛰伏了一冬的虫,也唤醒了沉睡的春天。那么蛰伏的意思是什么?和惊蛰有什么关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蛰伏的意思是什么?

1、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淮南子·天文训》:“百虫蛰伏,介鳞者蛰伏之类也,故属於阴。”

叶圣陶《隔膜·苦菜》:“蚯蚓很安适地蛰伏着,这回经了翻动,他们只向泥土深处乱钻。”

2、伏处,幽居。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蛰伏於盛夏,藏华於当春。”

清方文《云间五子诗·徐闇公孚远》:“闇公青云器,蛰伏东海滨。”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兄蛰伏古城,情状自能推度。”

3、潜伏,隐蔽。

老舍《蜕》第八:“在伺侯病人的时候,她感到不能忍受的麻烦,可也体验到蛰伏在心间而没经施用过的人情与热烈。”

艾青《吹号者》诗:“我们蛰伏在战壕里,沉默而严肃地期待着一个命令。”

二、蛰伏和惊蛰有什么关系?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我国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一声惊雷,炸开春日,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春雷惊百虫,万物复生机。说起惊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春雷惊醒蛰伏已久的动物。其实,惊蛰原来叫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叫惊蛰。

以上就是蛰伏的意思,蛰伏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也比喻人或者事物、事件隐藏不露面,比如蛰伏乡间。还有伏处、幽居、隐居、潜伏、隐蔽的意思。

关于蛰伏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农林牧渔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3086)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水稻(贵州省六盘水市)
我再顶顶~~~
11月24日 19:06
12+1
合肥(台南)
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自从积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积分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快乐能么么哒
11月24日 19:12
16+1
泰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
两位专家一起直播,讲的知识还挺全面[鼓掌]
11月24日 19:19
6+1
橄榄(广东省汕尾市)
营养学的精髓在于:食物种类多元化。中国人不要照搬地中海饮食。 决定生命质量和寿命的因素:良好的心态(情绪)占60%,第二是规律的作息占20%(包括良好的睡眠),第三是适当的饮食与运动(10%),第四是良好的医疗与保健(10%)。
11月24日 19:26
3+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