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产频道> 相城特产> 正文
3

陆墓泥盆

  “御窑袁氏堂,艺术流传长,事事求和谐,避邪又吉祥。”这首流传在苏州一带的歌谣,说的就是蟋蟀盆。
1、楞伽蟋蟀陆墓盆。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明宣宗朱瞻基喜爱都蟋蟀,下诏给苏州知府进贡,于是苏州刮起了捉蟋蟀风,蟋蟀盆自然不可或缺了。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南方以苏州陆墓的为最。老苏州都知道,“楞伽蟋蟀陆墓盆”,至今,明宣德年以来的陆墓各式蟋蟀盆在故宫博物馆内还能看到。
2、种类繁多。陆墓蟋蟀盆制作精良,种类繁多。

以款式分有竹节高盆、直桶凹口盆、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

以图案分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

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

3、外部特征:南盆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 据《吴门表隐》一书载,唐宋时因风行斗蟋蟀,陆墓御窑村也有了烧蟋蟀盆的小窑。其制作精选河底泥料,精心制坯,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
4、当代名家——中平澄泥堂

改革开放后,御窑村一带村民纷纷恢复制售蟋蟀盆,制盆户一度达到七八十家。初中毕业的袁中平也全身心加入了这一行列。起先,蟋蟀盆供不应求,袁中平也是没日没夜地批量生产。但后来他意识到,要发展,唯一的出路是做精品,让它像艺术品一样世世代代传下去。

古诗云,吹尽狂沙始到金。精品蟋蟀盆,要的是千淘万漉的艰辛和铁杵成针的磨练。熟悉蟋蟀盆制作的人都知道,做盆本身就是件苦差,三四十道工序既要力气,也要精巧:选泥、晒泥、滤泥、制坯……既需要力气又要像刺绣一样精心加工。在炼泥的过程中,哪怕天寒地冻,袁中平用的都是赤着脚,像揉面粉一样反复揉捏。15公斤泥土就要踏上1个钟头,这样揉捏,泥质均匀,粘韧似胶。烧制而成的蟋蟀盆有金声玉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欣然题词,称之为“诗质画境”。
10多年时间,他的精品盆仅款式就创新了螺丝盆、竹节盆、马蹄盆、腰鼓盆等100多种。自2001年到2003年,其获奖作品有《百子图》、《胜战计》、《麒麟唤真龙》等,其中《百子蟋蟀盆》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清风古韵》荣获苏州市首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07年3月,在苏州市首届现代民间艺术品拍卖会上分别以8000元左右的价格售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494)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血粉加工设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我再顶顶~~~
12月02日 14:36
12+1
地热线(辽宁省营口市)
学习了,偏方害人不浅
12月02日 14:43
12+1
香榧(广东省惠州市)
**!(此回复虽有且仅有两个字,却深刻地表达了回复人滴惊讶与暴脾气,反应出作者性格十分暴力,变态,辣手催花,足以见作者从小骂人练就的扎实的文字功底和颠倒黑白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寰的创新能力。实是禽兽不如!再加上以感叹号收尾,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在‘**’后面加上美腿,胸部,臀部。。等等词汇给人无限感动和遐想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回复中之极品,沙发占座中之绝笔。。。)
12月02日 14:50
6+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