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产频道> 沁源特产> 正文
5

上党拉面

  "拉面"又叫抻面、摔面、甩面、扯面,是长治地区面食中的一绝,品种多达几十个。其特点是条长、细匀,若浇上煎肉片卤子,香而不腻,柔韧爽口,有浓厚的乡土风味。1979年12月,襄垣县夏店饭店厨师范锦华出席全国供销社系统饮食技术比武大会,一把拉出1.8米长的龙须面64576根,荣获评委会优秀奖,名扬三晋。    拉面在唐时称"长命面"。据《猗觉察杂记》载:"唐人生日多俱'汤饼'(面条),世所谓' 长命面'者也"。史载唐明皇李隆基兼任潞州别驾时就喜欢吃"长命面"。当皇帝后再次来潞,州衙为李隆基祝寿设置的"千秋宴"上,专为他安排了上党长命面(汤饼)和他喜欢吃的潞城"甩饼"。"长命面"也就是长治市现在的"长寿面",根长条细,柔软利口。苏东坡在陕西凤翔任判官时,特别爱吃拉面,曾写下了"剩欲去为汤饼客"的诗句。    拉面在长治地区农村多称"扯面",简称"圪扯 "。其"扯"字的来历,明代宋诩在《 宋氏养生部》中便记有"扌奢面条"。"扌奢"字就是"扯"字的异体。书中讲道:"用少盐入水和面,揉匀,夏月以油单纸微覆一时,冬月覆一宿余,分切如巨擘,折以两手扌奢长,缠络于直指、中指、无名指之间皆为细条。先入沸汤,随扌奢 随煮。视其熟而浮者,先取之"。这种"扌奢面"和现在长治市饭馆出售的圆条"扯面",农村家户吃的扁条"圪扯" 一样。又据清末陕西人薛宝辰所著《素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行一种" 桢条面",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候其触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条面"。其薄如韭菜,其细似挂面,可以制成扁条面,三楞面、空心面,酿馅面 。扯成的面条可蒸、可煮、可烙、可炸。其做法和长治市的"烩面"、"油浸面" 相同。    拉面是一种特殊技能,没有一定的功夫你还真拉不成所需要的条形。长治拉面普及各县的饭馆,甚至家庭各户。襄垣县的拉面技冠上党,特别是青年女子, 如果入厨不会扯面,还恐嫁不出去。所以襄垣县的女子长到14岁入厨学做饭,首先必须跟着母亲学扯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9)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丝光鸡(安徽省马鞍山市)
两位专家一起直播,讲的知识还挺全面[鼓掌]
08月30日 14:36
6+1
挤奶设备(广东省茂名市)
我再顶顶~~~
08月30日 14:43
12+1
海湾扇贝(江西省景德镇市)
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啦,恳请友友们多多补充。
08月30日 14:50
12+1
邯郸(四川省雅安市)
挤一挤,纹身好疼的。你们不是眼睛好么。
08月30日 14:56
5+1
牛蛙(江西省上饶市)
**!(此回复虽有且仅有两个字,却深刻地表达了回复人滴惊讶与暴脾气,反应出作者性格十分暴力,变态,辣手催花,足以见作者从小骂人练就的扎实的文字功底和颠倒黑白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寰的创新能力。实是禽兽不如!再加上以感叹号收尾,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在‘**’后面加上美腿,胸部,臀部。。等等词汇给人无限感动和遐想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回复中之极品,沙发占座中之绝笔。。。)
08月30日 15:03
6+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