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产频道> 夹江特产> 正文
5

夹江画纸

  夹江县西北部山岭沟壑间,遍生竹林,郁郁葱葱,水源清澈,造纸业非常兴旺。尤以马村乡造纸业最为发达,被誉为“国画纸之乡”。        夹江国画纸,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被定为贡纸、“文闱卷纸”。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两次来马村乡石堰村,同槽户石国梁(著名槽户石子清长子)等,共同研制书画纸,提高了夹江书画纸质量。于是,夹江书画纸便以'大千书画纸'名之,并在马村乡石堰村立“大千纸坊”一座,以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国画大师为夹江纸业作出的贡献。   夹江书画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棉韧)、洁白、做手(整选)”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全县国画纸1998年产量达3690吨,居全国之冠,出口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省二轻系统优秀产品,并列入《天府名产》一书。   夹江县是中国书画纸之乡,名扬海内外,其历史悠久,竹纸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夹江也是美名远扬的中国西部瓷都、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首家秧歌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所描绘的“平羌江”,就是流淌在夹江县境的青衣江。从唐朝初创到明清兴盛,夹江竹纸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声名大噪。清康熙年间,夹江竹纸被御点为“贡纸”,在乾隆年间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抗战时期,夹江成为大后方纸张的重要产地,产量之多,种类之繁,品质之佳,技术之精,均为全国之冠。在这一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先后两次到夹江马村大槽户石子清、石国良家,一同研制新纸。试纸成功,画家试笔后赞之曰“乾隆帝用的纸也不过如此……中国有了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将夹江纸提升到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地位。为纪念大千先生对夹江纸所作的贡献,夹江县人民政府把经过他改制后的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中国文化部又正式授予夹江县为中国书画纸之乡称号。2009年6月2日,夹江书画纸同业商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夹江书画纸业从分散走向联合、从无序走向规范,将对夹江书画纸产业发展、提升产区形象,打造“中国书画纸之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朝,明清时夹江纸业进入兴盛时期,全县纸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据史载,康熙初年,夹江所送的“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夹江纸名声大哗,除每年定期解送京城供科举考试和皇宫御用外,各地商人云集夹江,争相采购夹江纸品。因此,夹江有了“蜀纸之乡”的美誉。抗日战争时期,槽户发展到5000余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纸量高达8000余吨。同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两次到夹江,与大槽户共商提高夹江书画纸质量。1983年11月,为纪念大千对提高夹江国画纸品质所作的贡献,夹江县政府将夹江国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1986年生产长纤维六尺书画纸,当年出口美国、日本等国18.2吨。1994年产各类手工纸7000多吨,其中以宣纸为主的书画纸5352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495)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沧州(四川省凉山州)
挤一挤,纹身好疼的。你们不是眼睛好么。
08月17日 14:36
5+1
芦苇(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营养学的精髓在于:食物种类多元化。中国人不要照搬地中海饮食。 决定生命质量和寿命的因素:良好的心态(情绪)占60%,第二是规律的作息占20%(包括良好的睡眠),第三是适当的饮食与运动(10%),第四是良好的医疗与保健(10%)。
08月17日 14:43
3+1
大马哈鱼(江苏省南通市)
在车里睡觉的话,开空调,窗户开小缝行不行?有时候会在车里睡一觉
08月17日 14:50
5+1
灭茬机(四川省眉山市)
饮食文化是不同民族在生活中形成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是最好的。
08月17日 14:56
4+1
沙棘(河南省焦作市)
我嘴巴管不牢,爱吃,还爱吃晕菜,否则饿的不行,没办法。
08月17日 15:03
12+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