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频道> 农药技术> 正文
2

三唑类杀菌剂使用技巧

  三唑类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杀菌剂,但恐怕很多人对三唑类杀菌剂的特性不是很了解,也就少了一些应用技巧。

  真菌属于细胞生物,也就是真菌的菌丝和孢子都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和植物、细菌一样,真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以几丁质和葡萄糖为骨架,里面填充着来源于细胞膜分泌的各种多糖类和糖蛋白类物质。

  和其它生物不一样,真菌的细胞膜中含有大量的麦角甾醇类物质。这类物质是由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合成的。

  三唑类杀菌剂就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这些麦角甾醇的合成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果。

  没有正常细胞膜的真菌,也就难以形成正常的细胞壁。

  最终整个菌体就会解体、死亡。

  1、三唑类杀菌剂是针对真菌性病害的药剂,对细菌、病毒等病原菌造成的病害无效。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寄主组织之前,先由有性孢子或菌丝萌发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产生芽管或吸器,再侵入进植物组织内。

  产生无性孢子的时候,自然会同时合成细胞膜和细胞壁。

  2、三唑类杀菌剂的最佳使用时机是病害侵染的初期,此时的病菌开始在寄主体内一边汲取有机营养一边发育形成新的无性孢子。因此,三唑类杀菌剂是治疗性杀菌剂。

  3、生产中,三唑类最好和其它杀菌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效果会更好。比如,和吡唑醚菌酯、铜制剂、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先消灭大部分萌发前的病菌孢子,再清理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残余;

  4、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防治谱不一样,有时候两种三唑类杀菌剂可以混配在一起,发挥更好的杀菌效果。例如,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戊唑醇,咪鲜胺和抑霉唑等。

  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历经三个阶段,是在科学家陆续研究清楚主要植物病原真菌各自的麦角甾醇合成机制以后,有针对性的合成了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到目前为止,三唑类杀菌剂已经超过40个品种。

  5、三唑类杀菌剂对霜霉病、疫病等由低等真菌侵染造成的病害无效。

  低等真菌形成细胞膜的时候,缺乏合成麦角甾醇的能力,只能利用从其它途径获取到的有机物再代谢为麦角甾醇。

  6、三唑类杀菌剂不会抑制植物的细胞膜合成,对植物相对安全。

  植物细胞膜中不含麦角甾醇,但含有另一类与之相似的物质,环阿屯醇。

  7、三唑类杀菌剂不能在植物生长早期使用,比如禾本科植物分蘖之前或阔叶植物花芽分化之前。禾本科植物相比阔叶植物对三唑类杀菌剂的耐性更强一些。

  三唑类可以抑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的合成,造成植物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8、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对植物的生长抑制作用水平是由差别的。

  一般的,氟环唑>氟硅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

  9、有必要搞清楚每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在某种植物上用于杀菌防病时的安全剂量。

  三唑类杀菌剂抑制植物生长的剂量和杀菌的适宜剂量是不同的。只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用好三唑类杀菌剂;

  10、大多数三唑类杀菌剂品种可以从一片叶移动到另一片叶子内,或随着导管从下往上移动。

  试验证明,只需要在大豆复叶上滴落三滴三唑类杀菌剂药液,一天内即可覆盖整个叶片。

  因此,喷施三唑类杀菌剂的时候,喷头要压低一些,既可以降低抑制植物顶端生长的风险,也可以利用向顶传导的特性,保证诸如炭疽病、褐斑病、黑星病等从下往上侵染蔓延性病害的防治效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7181)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羊毛打包机(广东省潮州市)
挤一挤,纹身好疼的。你们不是眼睛好么。
06月12日 18:15
5+1
槐米(也门)
对中间型食物应有更多的研究和定位。如,块根型:白苕、红苕、山药、洋芋、笆蕉芋,等;干果型:腰果、板栗、枣、等;鲜粮型:嫩包谷、嫩豌豆、嫩胡豆,等。它们既是粮更是菜或是名小吃、零嘴儿的原料,粉丝不少。既能健身,也能点睛坏事。请专家们专专,给人们一个明白。
06月12日 18:22
10+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