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产频道> 疫情防害> 正文
5

黄鳝集约化养殖病害系统解析(中)

  二、养殖阶段病害
  1、棘头虫及毛细线虫病
  棘头虫主要感染黄鳝后肠,虫体呈白色,长度0.5-1厘米,其中50克以下鳝苗寄生较多,寄生虫体数量从数十余条到几十条,棘头虫吸收寄主营养,使黄鳝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降低饲料的利用率,使饲料系数上升。严重感染时,还造成肠道堵塞及肠穿孔。
  毛细线虫主要寄生于黄肠外壁、腹腔内壁、胆道、肝脏外壁、胰腺外壁,并形成胞囊,破坏鳝体组织,吸收营养,影响腺液正常分泌,进而造成机体生长发育不良。毛细线虫在鳝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会穿透鳝体,致使黄鳝死亡。毛细线虫主要感染50克以下黄鳝。
  一般野生鳝苗95%以上均有不同程度棘头虫和毛细线虫感染,从广泛的养殖过程调查发现,这种体内寄生虫感染并不会引起很高死亡率,一般都在5%以内,但对鳝苗的生长发育有极大影响。
  在野生鳝苗进入养殖状态,由于驯养的有效性及摄食的不均衡性,造成鳝苗在人工喂养情况下不能全部达到旺盛摄食,因此,单纯靠拌饲内服杀虫剂,无法达到完全驱虫的目的,所以,在鳝苗放养时进行浸泡驱虫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方案①鳝苗下池前,采用高渗杀虫剂浸泡;②鳝苗下池后,定期拌饲投喂广谱性杀虫剂。
  2、脱粘病
  脱粘病主要发生于6-9月份的黄鳝旺盛生长期。发病时,黄鳝体表局部粘液减少或缺失,腺细胞坏死,其中以鳝体躯干部发病几率较大,病灶区域呈片状、块状或环带状分布,色泽呈浅黄色、灰白色。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灶区域内继发性细菌感染和肌肉坏死。从发病到死亡约需一个星期。脱粘病的发病率一般在10%-20%,发病死亡率极高。
  脱粘病主要是由于黄鳝体内维生素A缺乏。因为维生素A具有保护上皮组织的健全与完整、促进粘膜和皮肤的发育和再生、维护细胞膜和细胞膜结构完整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有脱粘病发生的养殖池,拌饲投喂维生素A醋酸酯,能很快降低脱粘病的发病率。
  养殖期间的脱粘与鳝苗放养时出现的脱粘有本质区别,放养阶段出现脱粘现象是由于鳝苗在贮运过程中,鳝体局部表皮脱水而致腺细胞坏死所致。
  以下情况容易造成鳝体维生素A缺乏:①配合饲料维生素A添加过少或未添加;②饲料贮藏时间过长或高温加工,造成维生素A受热与氧化分解而破坏,同时饲料中酸败、氧化的脂及对维生素A也有较大的破坏作用;③饲料中脂肪缺乏和变质,导致维生素A吸收减少,因为脂肪的存在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在肠道内的吸收。
  解决方案①使用全价饲料,维生素A应达到5000国际单位/千克饲料添加量,并在有效期内用完;②在饲料使用时,添加油脂;③发病时在饲料中拌喂氯四环素或螺旋霉素;④使用非氧化类消毒剂全池泼洒2个疗程。
  3、肝坏死病
  肝坏死病在整个养殖期均有发生。发病时,黄鳝体表粘液分泌过多,背部及两侧皮肤发黑,下颌部经常伴随有炎症,炎盖骨表皮有时腐烂成一圆孔,并露出头骨。解剖发现,肝明显肿大、严重时甚至无腹水。病鳝一般游动无力,常游于水草上。
  黄鳝肝坏死病主要是由于饲料脂肪氧化、酸败和变质以及B族维生素缺乏所引起肝中毒症状。
  目前,国内黄鳝饲料生产为降低成本,大量使用未脱脂鱼粉,这类鱼粉经高温加工和一段时间贮存后,其所含脂肪几科全部氧化和酸败。油脂氧化后对黄鳝危害很大,可引起肝病变和肝组织坏死。
  黄鳝养殖池在高强度投喂情况下,残剩饵料及排泄粪便大量蓄积,产生高浓度有毒物质,并渗入黄鳝体内。在一般情况下,肝脏作为机体解毒器官,肝细胞能通过分解或结合等方式来处理各种内、外源性有害物质,但如果有毒物质在肝脏的蓄积程度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就会引起肝病变。
  【解决方案】①选用优质、新鲜的脱脂鱼粉配制黄鳝饲料;②拌喂维生素C、肌醇及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4添加;③改善水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4113)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金鱼草(陕西省渭南市)
中国人要炒菜,所以食用油和盐的使用量与欧洲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欧洲人多三五倍正常。其他的,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05月02日 11:00
6+1
饼粕碎裂机(广东省深圳市)
在车里睡觉的话,开空调,窗户开小缝行不行?有时候会在车里睡一觉
05月02日 11:06
5+1
甜瓜(辽宁省锦州市)
挤一挤,纹身好疼的。你们不是眼睛好么。
05月02日 11:13
5+1
芜湖(嘉义)
学习了,偏方害人不浅
05月02日 11:20
12+1
地热线(辽宁省营口市)
饮食文化是不同民族在生活中形成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是最好的。
05月02日 11:26
4+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