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桂林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委梁家寨可以看到,农家乐整体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首批改造的10户将于今年5月底竣工,6月份开始接待游客,未来将逐步扩展到60余户,全部建成后游客可接待量达上千人。
村支书潘金生表示,梁家寨农家乐整体改造项目将红军长征留下的“红色”文化、猫儿山脚下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文化以及瑶乡鲜明民族民俗的“原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这也是华江“百千”工程建设与休闲康养产业紧密结合的试点。
近年来,为保护好漓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守护好绿水青山,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华江瑶族乡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红色”)、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鲜明的民族民俗(“原色”),精准定位,聚焦特色,着力以“三色”文化为突破口,积极做活“历史”、“生态”、“瑶乡”三篇文章,全力打造桂北地区旅游名镇和最美瑶乡。
红色文化引领红色旅游发展
1934年11月底,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后,红军中央纵队经华江翻越老山界,在华江留下了红军标语楼、朱德指挥所、毛主席下榻处及红军墓等众多遗址遗存。
为深入挖掘红色历史遗址遗存,该乡与兴安县老山界干部学院合作,建立老山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通过干部学院到华江接受革命教育的党员干部超万人次;将红色文化元素有效镶入全乡旅游景区景点之中,实现红色文化与生态环境、民族特色高度融合,该乡忘忧谷、漓源山庄等已成功申报全国红办红色旅游驿站;在该乡民俗博览馆二楼开辟了红色文化讲堂,编辑出版了《红军过华江》书籍,在红军过华江重点遗址地建设了红色文化雕塑群及红色教育小广场。
该乡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乡正在打造高寨红色文化街区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并计划筹资建设一条体验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红色休闲养生步道,让更多游客更好地接受红色教育。“希望精心组织运作,把华江打造成像延安和井冈山一样的红色教育和党性锤炼基地。”
绿色文化承载生态康养建设
“林海翠如水,生态惠瑶乡”,这是央视赞誉华江生态环境优美的报道,也是瑶乡把“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华江提出了“奇山秀水遍八桂,休闲康养到华江”的发展口号,把生态康养产业作为华江的主打产业来发展。2018年10月,华江成功获评“广西养生养老小镇”,为华江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华江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顺利完成桂林市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并荣获一等奖。蕴含多种瑶族文化元素的门楼、充分展现“三色”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广场、宽阔的迎宾路和滨江大道、雄伟壮观的六垌桥、内涵丰富的民俗博览馆及标志性建筑———长鼓竹韵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瑶乡画卷。
去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投资10亿元的高寨温泉度假康养胜地项目成功签约,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投资2亿元的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在深圳招商会上顺利签约,现已做好规划设计,准备开工建设;通过培训提升制茶工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附加值,六垌茶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华江生态康养项目建设阔步前行。
原色文化激活瑶乡浓郁民俗
华江是兴安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瑶族人口4700多人。华江瑶族文化传承较好,反面刺绣、瑶族歌舞、盘王节庆等民族民俗文化气息浓郁,其中反面刺绣被列入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江高度重视瑶族文化传承和挖掘,对民歌、风俗、餐饮进行加工和提升,全力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一首歌、一台戏、一桌菜”“三个一”文化品牌,将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增强文化吸引力。此外,该乡编辑出版了《瑶乡探密》一书,充分挖掘整理华江瑶族历史文化;成立瑶族文化发展协会,开办瑶族反面刺绣及传统竹编培训班,举办盘王节和瑶族山歌交流活动,大力传承和充分展示瑶族文化传统;实施高寨梁家、塘坊边、青殿“古韵·瑶寨”项目,将猫儿山脚下的高寨片区打造成具有瑶族风格,集观光、购物、休闲、食宿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体验区,使之成为猫儿山风景区的重要补充;坚持在乡中心小学开设瑶族语言、瑶族刺绣等特色文化传承课程。
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生态环境齐头并进、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华江最美瑶乡打造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