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1

峨边 传承贡米文化带动百姓致富

  “传承贡米文化,带富一方百姓!”今春,这一鼓舞人心的计划,让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村乡的春耕别有一番新气象,农户们重拾弃种多年的“杨村贡米”老产业。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部署之下,通过集体带农户的模式,“杨村贡米”将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打造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业增收链条。

  打造样板老品种焕发新活力

  5月29日,记者走入杨村乡李子坪村,只见一派热闹的春耕场景:一些农户正在旋田,一些农户正在栽秧,层层叠叠的梯田里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这些去年的玉米地,今春都摇身变成水田,将要种上“杨村贡米”品种。

  据了解,“杨村贡米”在当地又叫“黄花米”,是自明清以来就种植的一种地方稻米,用来熬粥,具有香浓粘稠的特点。

  李子坪村纪检组长曲别沙沙说:“之前全村种了几十亩。但它的缺点是秆高,风一吹易倒伏,因此,亩产稻谷只有八九百斤,所以村民都已多年没有种了。”

  “但是,‘杨村贡米’这个品牌,我们必须保住!”杨村乡人大主席刘正军说,“同时,也给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户提供创收途径和就业机会。”

  去年春季,乡政府从杨村及周边乡镇还留有“杨村贡米”种子的农户那里采购了种子,并提供肥料,由李子坪村集体打造出了5亩样板田。秋收后,“杨村贡米”迅速被一抢而空,每斤售价达到了5—10元。

  今年,“杨村贡米”开始通过“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小规模种植,由李子坪村集体流转农户土地种植150亩,农户再自发种植350亩,利用产业扶持资金提供每亩800元种子和肥料补贴。

  专家建议重点发展功能稻

  “我家去年的1.5亩玉米地,今年都改种成了‘杨村贡米’,刚栽完秧。”李子坪村农户马云品说,“种植效益应该不错。”

  杨村乡党委书记黄泳斌介绍,为了让“杨村贡米”一炮打响,在省农科院、乐山市农科院的指导下,“杨村贡米”着力在种子培优方面狠下功夫,从以前传统单一的“黄花米”增加到今年的黑米、红米、白米等三个系列。同时,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联户干部都划分了责任田,对农户种植的350亩进行稻田灌溉、秧苗栽种、施肥以及产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帮扶干部曲别阿生分到了 10 亩责任田,涉及 6 户农户。她说:“我要为农户联系农技专家,指导他们如何选种、如何整地、如何规范化种植。种下去以后,还要进行全程监管和服务。”

  “我们已平出一块地,准备建一个大米加工厂,到时回收农户的稻谷进行加工,通过‘峨岭云边’电商平台进行包装、销售。”黄泳斌说,“一般稻米每斤3.5元,通过村集体回收,可保障农户种出的‘杨村贡米’卖出4.5元的价格,每斤增收20%。村集体经过包装销售,每斤‘杨村贡米’可卖到15元。保守估计,300亩15万斤商品大米,村集体就可进账150万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7839)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杨梅(广东省深圳市)
中国人要炒菜,所以食用油和盐的使用量与欧洲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欧洲人多三五倍正常。其他的,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05月31日 12:30
6+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