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室频道> 行业动态> 正文
1

30年前首笔大棚设施贷款成就今天"寿光模式"

  “30年前,多亏当时的农村信用社给我们批了贷款,让我们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否则寿光蔬菜产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6月28日,时隔30年后,再次见到当年的贷款单据,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支部书记王乐义满是感慨。当天,潍坊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在三元朱村举行“纪念寿光首笔蔬菜大棚贷款发放30周年暨现代农业园区设施贷款新产品发布会”,共同回顾金融服务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展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发布系列现代农业园区设施贷款新产品,为创新提升乡村振兴“寿光模式”贡献力量。

  发放首笔大棚贷款

  1989年,王乐义准备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但建棚的钱哪里来?为此,他去了当时的寿光市农村信用社咨询能否贷款。同年6月2日,王乐义和其他16名党员拿到了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金额从800元到1000元不等。三个月后,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建成,黄瓜种播撒下去,17人白天干活,晚上一起学习总结。同年12月24日,第一批大棚黄瓜上市,卖到10元每斤,价格虽高但供不应求。到1990年6月,17个大棚平均收入2.7万元,最多的一户超3万元,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17个“双万元户”。也就是从那时起,寿光大棚从三元朱村慢慢推向全国,寿光成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

  “当年大家条件都不好,建棚没钱,我就想要不去贷款试试,没想到农村信用社很快同意了,这既解决了我们建棚的难题,也给了我们一份压力,因为怕赚不到钱还不上贷款。经过大家白天黑夜的努力,可喜的是最后成功了。”王乐义当年贷了900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笔大棚设施贷款。“多亏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才有了寿光大棚的今天。”对于当年寿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王乐义是说不完的感谢。

  服务和农业同成长

  6月28日,记者在三元朱村看到,蔬菜大棚已发展到了更加智能化的第七代,农业生产模式也迈上了集约化、园区化、产业化的转型发展之路,逐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从1989年到2019年,寿光蔬菜大棚经历了改火炉供暖为日光取暖,改有滴棚为无滴棚,改立柱竹杆顶棚为无立柱钢架结构,改土坯墙为砖砌体保温墙,改草帘覆盖为轻型保温被覆盖,改人工卷帘为自动卷帘,改大水漫灌为滴渗灌等一系列改革和发展。伴随发展的不同阶段,农商银行不断推动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的迭代升级,助力寿光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与寿光农业发展始终相随,共同成长。

  据了解,30年来,农商银行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社区家庭、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探索和创新金融服务新产品、新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与农业发展同命运、共成长。

  不断创新金融服务

  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潍坊农商行来讲,立足“三农”、服务“三农”、践行普惠金融,就是初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使命。潍坊农商银行系统充分发挥网点众多、机制灵活、客户面广的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紧跟农业发展方向,紧扣金融政策动向,紧随农户资金需求,不变支农定位、不变服务“三农”宗旨,有力地推动了寿光设施农业发展,奏响了金融服务“好声音”,加快推进“政银联通”,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优化金融服务体验。

  一直以来,全市农商银行系统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广产业链无息贷款、乡村丰收贷、大棚按揭贷、农业设施贷四大类30多项信贷产品,为解决农民“贷款难”“担保难”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农商银行系统已在全市5517个村庄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占全市村庄总数的65%,建档97.1万户,完成签约49.6万户,签约率达30.3%。标杆村数量达841个,占已推进村庄的15%,文明信用样板村已达113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3241)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鸭蛋(四川省南充市)
两位专家一起直播,讲的知识还挺全面[鼓掌]
10月19日 14:43
6+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