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 正文
3

高邮:特殊的爱心蔬菜义卖

  “叔叔阿姨们,卖大蒜、青菜、香菜、韭菜。”“无公害、纯自然。”“1.5元一斤……”在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门口,一群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正在用并不流畅的语言介绍着他们义卖的蔬菜,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

  据悉,这8名孩子来自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九年级,今年6月份他们即将毕业。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人际沟通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从3月份开始,每周五上午为孩子们增加了爱心蔬菜义卖的社会实践课,周四是农事课,孩子们将自己种植的蔬菜收割好,第二天一早进行爱心义卖。

  当天早上8点多钟,当孩子们将蔬菜义卖亭推出来时,不少市民围拢过来。家住附近的王奶奶成了他们当天的第一个顾客。当王奶奶说买一斤青菜后,一个叫周周(化名)的孩子立刻笑脸相迎,非常熟练地拿起方便袋装菜,其他的孩子也分工合作。称重时,两三个孩子一起认真地操作着电子秤,由于把不准重量,只能反复地添减蔬菜,并不时向一旁的老师请教,一点也不马虎;找钱时,孩子们一边算一边大声地将算术念出来,在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再小心翼翼地取出钱,交给王奶奶。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在成功交易后,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周周将蔬菜递给王奶奶时,还大声叮嘱:“奶奶慢走!”

  “通过几次社会实践课,孩子们比第一次出来义卖时进步明显。”站在一旁的特校老师戴素琴告诉记者,这群孩子智力较常人低下,刚开始义卖时,孩子们不敢主动叫卖,售卖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手把手反复教授。经过几个星期的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大了,现在能够主动与顾客沟通交流,也能相对熟练地算账、找钱,而且越来越懂礼貌。作为老师,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心里也深感欣慰。

  “特校的这个活动搞得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理应支持。”在现场,不少市民得知情况后,纷纷掏钱购买蔬菜。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每做成一笔生意都大声地说“谢谢”。一位杨阿姨主动提出不需要找零,一旁的戴老师婉拒了她的好意。戴老师表示,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通过努力付出,得到同等的价值,而不是不劳而获。一番话说得杨阿姨连连点头,临走时还不忘鼓励孩子们“继续加油”。

  不到一小时,几小筐蔬菜就已经售罄,总共卖了28元。专职收钱的孩子将收款箱紧紧地护在胸口,直到回到教室,才露出轻松的表情。

  教导他们的老师柏佐岭说,他和孩子们还有一个小小的约定——等义卖的钱聚到200元时,就用这笔大家一起赚的钱去看一场电影。所以孩子们非常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每次义卖结束后,就一起将钱箱里的钱数一数。义卖活动已经开展4次,现在总共有87元了,200元的小目标很快就可以实现了。

  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李霞说,学校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孩子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让他们不断接触社会,从被社会接纳到融入社会。6月份孩子们即将毕业,学校目前也在积极和相关企业进行联系接洽,希望孩子们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职业归宿,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关注帮助他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1772)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红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我嘴巴管不牢,爱吃,还爱吃晕菜,否则饿的不行,没办法。
04月09日 08:50
12+1
资阳(斐济)
有种病叫做地中海贫血
04月09日 08:57
9+1
滇红工夫(嘉义)
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自从积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积分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赚积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快乐能么么哒
04月09日 09:04
16+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